加载中......
输入验证码,即可复制
微信扫码下载好向圈APP, 登陆后即可进入消息页面查看验证码
只需要3秒时间
新华社合肥10月22日电(记者姜刚)纪念新中国治淮七十周年座谈会22日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。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肖幼在座谈会上表示,经过70年治理,淮河流域基本建成水安全保障体系,为流域经济发展、社会进步、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
水患水难,困扰沿淮儿女上千年。新中国初期以前的450年间,淮河平均每百年发生水灾94次。1950年10月,中央人民政府作出《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》。1950年至今,国务院先后12次召开治淮工作会议,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成使用。

记者了解到,经过70年治理,淮河流域基本建立了防洪除涝减灾体系,初步形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体系,逐步构建了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。

“70年来,我们始终秉持‘蓄泄兼筹’方针,上游兴建水库拦蓄洪水,中游利用湖泊洼地建设行蓄洪区滞蓄洪水、整治河道畅流洪水,下游扩大入江入海能力下泄洪水,建成一大批控制性枢纽工程。”肖幼介绍说,这些水利工程和防汛指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一起,组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。依靠这个体系和先进的防洪理念,淮河流域成功应对了2003年、2007年等多次流域性大洪水,最大程度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。今年7月,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,无一人因洪伤亡,主要堤防未出现重大险情。

据悉,70年间,我国治淮总投入9000多亿元,建成各类水库6300余座,堤防6.3万公里,各类水闸2.2万座,直接经济效益4.7万亿元。
水利工程圈
16420 查看 1 0 反对

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|立即注册

  • 藝新

    2021-3-17 02:28:28 使用道具

    来自: 陕西西安来自: 陕西西安来自: 陕西西安来自: 陕西西安
    科学、远景规划及设计水库、湖泊、河道、水坝、湿地等等,做到雨水多时,蓄、泄、拦、流通畅,雨水少了,放水调节,真正地为民、为国、为历史做好事、千古大事!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