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......
输入验证码,即可复制
微信扫码下载好向圈APP, 登陆后即可进入消息页面查看验证码
只需要3秒时间
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,一些人明明什么都好,做事很快,开会发言很积极,但总是“不太讨人喜欢”,有活都想着他,有好事就把他忘了……
中午看表妹的留言,说起她一个新同事,基本就是这种“不讨好”的类型。
乍一听,会想到“职场不公”,但仔细想想,也容易理解。
所谓“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”,而有江湖的地方,就少不了人情与关系。
你会认可有能力的同事,在一起做项目的时候想起他,但这并意味着私底下你不能“不喜欢他”。
这种事,看起来小,但真遇到,还是挺麻烦的。
特别是当你有事想找人帮个“可帮可不帮”“帮起来顺手”“不帮也说得过去”的忙的时候。

不想“吃力不讨好”,一定要注意避开这7条职场禁忌-1.jpg

不过,这种事要解决也挺容易,如果不想让自己在职场上莫名“得罪人”并不难,只要知道一些基本的职场禁忌就行。
今天就从“同事”、“领导”和“个人”三方面来聊聊。
1、同事篇

和领导相处,有时候绷着一根弦,反而会比较注意,可面对同事,往往就会“不小心大意了”……所谓“魔鬼都在细节里”,所以和同事相处,细节很重要。
【1】“有不懂就问我”
如果有同事跟你说“有不懂的就问我”,你可别百分之百当真。
百度能告诉你的,就不要麻烦同事了。
反过来,遇到“拿着百度一查就知道的问题”来找你的新人,其实你也可以只给他三次机会,三次以后,对话就变“不好意思,我现在有点忙,等会再说。”
至于“等会”是多久,大家心知肚明。

不想“吃力不讨好”,一定要注意避开这7条职场禁忌-2.jpg

提问,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提高自己印象分的技巧,前提是“这是一个好问题”。
例如,在对方有成绩的时候,虚心问一句,“一个月就能做到这样的业绩,太让人惊喜了,你是怎么做到的呀?”
这样带着夸奖,给对方表达机会的提问,大概率是不会被拒绝的。毕竟大家都有爱表达、想表现的意愿。同样,对于提问者来说,答案无论粗细,都是真实的经验,比书上看来的大道理直接。
另外,提问还能用来缓解冷场、不会说话、内向等问题,之前在《性格内向,聊天总冷场?牢记三步沟通法,让沟通更顺畅》中分享过,这里就不赘述了,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原文。
【2】随口吐槽
“说者无意听者有心”,你并不知道的“无意”是否会埋下“不定时炸弹”,保险起见,不得不参与的吐槽,只要保持基本合群、不反对的态度即可。
看破不说破,听一听可以,但从自己嘴里说出的话,最好还是过过脑子。
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,自我保护的意识,还是要有的。
【3】该拒绝的时候要拒绝
不做老好人,我想应该是我们的共识。
工作说到底是为了赚钱,而“老好人”做的事往往是“花了时间花了精力却与赚钱无关”,至于“好好人如何自救”,在这篇《职场上,千万别做“老好人”,有这几点赶紧改!否则同事瞧不起你》中,也列举了具体方法,有需要可移步查看。

不想“吃力不讨好”,一定要注意避开这7条职场禁忌-3.jpg



2、领导篇

【4】不做“问题的搬运工”
遇到问题,一般有两种做法:
第一,想办法自己解决;
第二,向上级或其他人求助。
能自己解决当然很好,但依然需要让老板知道。在动手前,提前咨询老板的建议,避免弄巧成拙。
有时候对你来说是问题的问题,也许对行家来说,真的不算什么。
这一种,在汇报的时候,常用的模式是“问题-我的解决思路-老板你觉得如何”,所以不存在“搬运工”的问题。
“搬运工”往往说的是第二种,也就是“自己解决不了”的时候。
这时候,你需要呈现问题,但说法上需要注意,不能搬运,一定要做一定的信息加工,提炼关键问题,梳理前因后果。
至于有没有“解决思路”,有,自然最好;没有,起码不能对现状一问三不知。
否则领导只会觉得“要你干什么”?那你的地位就很危险了。
【5】不要急着说“我懂了”
遇到领导布置任务,最好的办法是“用自己的话重复一遍”,确认自己的理解与领导没有问题,再说“好的”。
不做任何回复,直接说“我懂了”是非常危险的。
特别是关于具体的执行目标,一定要注意转化成执行动作或具体的指标。
记得去年做一次线上活动,领导开会时说的是“这次线上活动我们要做大一点”,有一个小伙伴立马说“我懂了”,结果一个多星期后,再回来领导:“做大一点”是要做多少人的?
这个问题只能暴露两点:
第一,从开会到现在,这一个多星期,这事完全没动;
第二,那你们这一个多星期都干嘛了?

不想“吃力不讨好”,一定要注意避开这7条职场禁忌-4.jpg



3、个人篇

【6】玻璃心
我很喜欢万维钢解读奥卡姆剃刀时说过的一句话:
“能够用愚蠢解释的,就不要用恶意。”
在路上遇上变道不打灯的,不要觉得人家故意为难你,他可能真的只是“马路杀手”,车技有限而已。
毕竟连认识的人都不一定在街上打招呼,更何况是不认识你的其他司机呢。
所以,在职场上,有些话或有些行为,也只是“对方脑子直”而已。
想太多,不仅自己累,周围也会觉得莫名起来,倍感压力。
就像董明珠说的,“职场上,最降低工作效率的事情,不是逛淘宝、也不是微信聊天,而是玻璃心。”
把心思放在手头的工作上,就算别人真想怼你,你也能用结果让他闭嘴,这样才更大快人心。
【7】不做工作总结
无论是日报、周报,还是项目汇报,会做总结的人,才是真正能“涨能力”的人。
举一个真实的例子。
阿陈是新媒体的同事,她刚入职的时候,虽然写东西快,但经常逻辑混乱,那时候她就一边写、一边听主编的意见修改,然后把“为什么要改”“如何避免出错”记录在日报里。
一两周后,主编发现,大家都爱去看阿陈日报,私下也喜欢和她交流。
一个月试用期到的时候,主编就让阿陈跟大家做分享,她就把自己日报里,那些平时记录的内容整理了一下,做成ppt。
再然后,她就成了写作训练营的助教,在线上社群分享她的写作经验。
这时候,她不仅根据学员的反馈,补充和完善了自己的ppt,又把自己“如何做线上分享”的社群经验,记录在了日报里……
再后来,就成了一种“自己学-分享-改进完善-带新人做”的良性循环,凡是她接手的事情,总是学习得非常快。
现在,阿陈不仅自己带团队了,还有了自己的写作课,从当初一个“写手”变成了有好几千学员认可的“老师”。
这些看上去顺理成章的发展,都建立在一个小习惯上:坚持每天写总结。
如果仔细回顾的话,阿陈并没有花很大的时间,长的时候不超过20分钟,短的时候5分钟,或许就是记录一个好标题,想一想它为什么好。
这些看上去小,确实实实在在的经验。
自己拿得出手,别人也看得见。

不想“吃力不讨好”,一定要注意避开这7条职场禁忌-5.jpg



写在最后

除了今天提到的这些,你有哪些给新人们的建议呢?欢迎一起讨论。
职场圈
12363 查看 0 0 反对

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|立即注册

还没人评论此主题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