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伟
来源:小时餐饮时报/创伙伴
18平方3个员工,一天卖三餐,3个月回本:庆丰包子第四代传人王伟的故事!
1948年,张万芝先生在北京创办了"万兴居",
主要经营包子及一些副食,
是名冠京城的"八大居"之一。
后来全国实行公私合营,
"万兴居"在1976年更名为"庆丰包子铺",
全国著名品牌"庆丰包子"由此诞生。
作为"万兴居"第四代传人,
王伟自幼便在耳濡目染中深得做包子的精髓。
然而青年时期,
他对光复家业并无兴趣,
并且选择出国留学。
直至2019年,
王伟目睹了长辈病危之际依然对家业有所牵挂,
为了实现老人的遗愿,
这位"餐四代"终于开始了自己的"包子之路",
将家族情怀付诸现实。
01、他在弯路里寻找痛点,发现传统模式之弊端
凭借七十年包点世家的底蕴,
以及祖辈留下的"用心做好包子"的训诫,
王伟在创业之初就得到真格基金的青睐,
收获了数百万的天使投资基金。
2019年,王伟的包子铺正式开张,
这家店采取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,
生意倒是很红火,
然而问题也接踵而来。
问题1:人效低、坪效低
从包子备料到和面、和馅,再到制作、上锅蒸,
整个生产流程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。
"包小团"仅仅63平米的店面,
却需要13位店员从早忙到晚,
依旧应付不过来。
问题2:技术壁垒高,难以招人
一个客观事实是——掌握传统包子技艺的师傅已不再年轻,
然而年轻学徒却普遍认为包包子不体面、辛苦、赚钱少,
很快就纷纷辞职,
让王伟陷入招人难的窘境。
痛定思痛,王伟终于明白,
在做包子这个低门槛的行业里,
采用传统的人海战术、用死力气的模式,
注定是一场悲剧。
要把生意做大做强,
必须研究出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模式,提高综合效率。
02、"三条腿凳子" 带来启发;实现"轻模式"运营
王伟从麦当劳"三条腿凳子"的商业模式中得到启发,
决定打造易复制、易加盟的小型快餐连锁店模式,
构建"包小团+供应商+加盟主"的强强合作链。
首先,"包小团"以"产学联合"的方式,
和知名大学合作,
解决了速冻包子复热后口感变硬变干的难题,
增加保鲜时间,
为推行"中央厨房集中生产,
连锁店配送"模式打下基础。
随后,他和团队自建工厂,
保证每日5万个高品质包子的产量,
满足50-60家加盟店每日的销售需求。
他们还瞄准85后、90后等主流消费群体,
在原有的招牌产品青葱小猪包的基础上,
研发了榴莲包、奥尔良鸡腿包、烤串包等潮品馅料包点,
丰富了菜单,又提升了单客消费。
"包小团"还与多家知名品牌供应链强强联合,
在菜单里加入了粥、油条、豆浆、饮料等餐品。
这样,各家供货商只需将产品运到连锁店,
复热后即可销售。
这种"轻模式"不仅省时间、省人力,
还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关,
并且在各供应商之间实现了集约化合作。
用王伟自己的话来说:
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。
03、"比别人多一餐" ;带来稳定的客户群体及流水;
包小团经过深入广泛的市场调研,
打出"包子配汤,越吃越香"的口号,
他们引入高科技无菌生产、可以常温保存9个月的各种养生煲汤,
开发了午餐和晚餐的营养套餐。
他们还研发出"福袋饼"等产品,
可以夹红肠、肘子、菜等多种配料,
价格在12元以上,
用产品价值的提升来拉动人均消费。
王伟告诉记者:
"目前,我们的SKU大约有28个,
这些产品无论是单独售卖,还是套餐搭配,
都充分考虑了顾客的三餐饮食习惯。
'比别人多一餐'是我们的优势,
多一餐就代表增加流水,增加收入。
我们的品牌早餐优势极强,
早餐时段密集爆发能带来超高复购率,
同时,对主食的刚需也将带来极为稳定的客户群体及流水。"
04、投资回报超快,经营方式灵活;
2019年12月,18平米的包小团翠微路店开业,
仅需要2-3人即可实现运营。
王伟说,因为店面小、设备简单,
成立一个实体餐厅的经济投入少,
很适合年轻人创业,
社区、商圈、写字楼以及综合商业体都是理想的位置。
他还表示,
从一段时间的试运营得出的数据来看,
直营店与加盟店每日的平均营业额为6000元左右,
这样算下来,门店在3-5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。
日前,"包小团"第二家和第三家连锁店也已相继开业。
王伟的目标是今年在全国通过加盟的方式开设百家连锁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