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......
输入验证码,即可复制
微信扫码下载好向圈APP, 登陆后即可进入消息页面查看验证码
只需要3秒时间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2中有一对养蜂人,为了生计,常年在外,养蜂的生活单调乏味,枯燥循环,背井离乡,难免会思念家乡。这时候,唯有美食能一解思乡之愁,他们做的就是豆花儿饭。豆花儿饭应该是南方的叫法,北方叫做豆腐脑。现在街上有很多卖豆花儿饭的,好吃,不贵。做豆花儿是一门手艺,现在很多餐馆都是简易程序,没有那个味儿。
妈妈做的豆花儿饭-1.jpg


我妈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,不知道她从哪儿学来的这项手艺,在我印象里,一大家子人只有她会做。我们也最爱吃她做的豆花儿饭,每次只要天气不好,比如下雨(下雨天在我们家几乎和吃豆花儿联系在一起),她就会说“今天推豆花儿吧”。为什么是推呢,因为以前没有打豆子的机器,只有“磨”,一个人推磨,一个人在旁边掌握全局,放豆子进去。
妈妈做的豆花儿饭-2.jpg

以前我老喜欢把一把一把的豆子放进磨里,再填些水,豆子被磨后随着水留下来流进桶里。我们会偷偷的把指头放进去蘸一下,看到没被发现,立刻把手指头放进嘴里。现在虽然是机器打豆子,但是后面的程序是一样的。我妈把打好的豆子(现在已经是一桶活着豆子的水了)放进锅里,温水煮开。
妈妈做的豆花儿饭-3.jpg

最考验人技术的时候到来了,我去提着早已准备好的布口袋,我妈把煮开的豆子水一瓢一瓢舀进袋里,害怕锅里剩下一滴。这时候我妈拿着她的锅碗瓢盆这些家伙,把布口袋系好,放在上面压,漏下去的全是白花花的豆浆,这是世上最美味的豆浆。我也不会闲着,去锅里铲已经糊了的锅巴,舍不得扔掉的,放进嘴里狼吞虎咽起来,说实话,真不太好吃。等我妈耗尽全身力气,确保口袋里面一滴豆浆都没有了才肯罢休,这时他着急又兴奋的说“谁要喝豆浆的?快去给你爷爷,外公他们舀一碗”,接着全倒进锅里,开始慢慢煮豆浆,这道工序全家就她一个人会,把泡好的石膏水慢慢放进豆浆里面“点”,我妈说叫“点豆花儿”,非常引以为豪的一门独门记忆。最后点好豆花,切成小方块,出锅,配上蘸料就开战。
妈妈做的豆花儿饭-4.jpg

直到现在每一年家里还会弄好几次豆花儿,豆花儿还是那个味道。唯一不一样的是,今年回家,有天中午,明明天气很热,大太阳,我妈居然在那儿打豆花儿,我就纳闷了。好吧,任性,居然改了自己二十多年的习惯,破例了。结果吃豆花儿时就我妈,我爸和我,三个人,总感觉哪儿不对劲,以前都是很多人一起,桌子都坐不下,现在只有三个人。吃的时候我妈不停地说,“今天豆花儿很嫩,不错,你外公和你爷爷他们吃起肯定不错。”是啊,以前外公和爷爷他们都在的,很热闹,每次吃豆花儿都要去叫外公,他们家到我们家步行10分钟(我的速度),外公的速度的话,就半小时,哈哈。
妈妈做的豆花儿饭-5.jpg

可是今天外公没来都没来,爷爷不在,所以很冷清。不管了,还是吃吧,饭后,照例我妈打包了一些米饭和豆花儿,让我提到外公那儿去,我也迅速照办。去到在去的路上,旁人看到我都问“去哪儿啊”,其实都是习惯性的问一句,大家都知道提着饭肯定是去外公家送饭去,“外公家”。我外公有个习惯,他只在我家吃中午饭,晚饭不管多早,他都不吃 可能80多岁了,怕黑吧。可是,今天他也破例了。
妈妈做的豆花儿饭-6.jpg 去到他家时,屋子很冷清,去厨房拿出碗筷,摆好饭,轻轻说一句“外公,吃饭了,您爱吃的豆花儿饭”。和以往都不一样,今天没有人答应我,对面座位空空的,其实我的心里也空空的,妈妈心里也空空的。外公再也吃不到她女儿专门为她做的豆花儿饭了。外公今年5月份走了,不知道您在那边那么黑,您怕不怕?
招商加盟
3695 查看 0 0 反对

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|立即注册

还没人评论此主题哦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