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......
输入验证码,即可复制
微信扫码下载好向圈APP, 登陆后即可进入消息页面查看验证码
只需要3秒时间
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,总让人深切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,重症医学科的患者把身体与生命托付给了医生,医生更要敬畏生命 永不言弃。
从医近20年,王涛宁从死神手里救出无数患者,凭着医术精湛,医德为先,用仁心诠释医者之责,以恒心托起生命之重,他有“乘长风破万里浪”的壮志和 “千磨万击还坚劲”的毅力,将一腔热情全部投入到医生这个职业中去,他就是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涛宁。
逆行出征 守护生命

咸阳方舱医院10月份开舱,王涛宁被任命为方舱医疗主任,深感责任重大,这已经是王涛宁第三次参与志愿抗疫。这里收治的患者以无症状和轻症为主。王涛宁主要负责方舱患者的医疗救治及医疗管理,每日进仓查看老年人、儿童等重点关注人群病情变化。因为条件简陋,工作和生活存在大大小小的困难,经常碰到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,情绪烦躁,甚至埋怨等。王涛宁带领团队为患者耐心地解释,为患者做心理安抚。




截至11月30日,舱内仍有部分患者,王涛宁带领团队依然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一线,全力守护着这一座城市的安全……
2022年2月份西安疫情爆发,王涛宁主动参加支援西安疫情,支援西安胸科医院新冠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工作。同年4月份上海疫情爆发,院党委迅速抽调34名业务骨干组成援沪医疗队,选派王涛宁担任队长带队出征,38天共收治新冠确诊患者1914人,日日夜夜坚守,最终不负嘱托、不负期盼圆满完成任务。他还带队参加十四运医疗保障任务,负责赛场医疗保障和疫情防控任务。
哪里有需要,哪里就有他的身影。每次出征前,王涛宁都要跟孩子聊聊,说他要去外地工作,可能长时间不能回家,不能陪伴孩子了……王涛宁记得每次跟女儿谈话时,孩子那种不舍和担心的眼神,甚至眼含泪水让王涛宁内心十分触动,但王涛宁知道,前方是国,后方是家,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,就是选择了奉献,就要一往无前。作为父亲,王涛宁始终觉得亏欠了孩子。
生命相托,不离不弃

王涛宁的爱人在医院门诊工作,作为双医家庭,爱人十分理解和支持他的每一个决定。父母也都非常理解支持他的工作。重症医科室危重病人多,病情变化快,可能有时候持续36小时,甚至72小时在科室工作,尤其在夜间,经常一个电话就要立即返回医院,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。


印象最深刻的是,有一个5岁的烧伤患儿,全身烧伤面积70%,生命一度垂危,王涛宁及团队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。王涛宁及团队连续紧张奋战48小时左右,小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,闯过了第一道“鬼门关”。随后又进行了多次植皮手术,克服了休克、感染、多脏器衰竭等一个又一个难关。由于病痛和年纪小,刚开始小患者不愿意和大夫护士们交流沟通。王涛宁总是耐心又细心地鼓励小患者,逗逗他转移注意力。后来的每次检查,小家伙都会主动伸出手配合,经过两个月左右的不懈努力,小患者各项检查基本正常。在离别时,小患者和王涛宁及团队难舍难分,小患者的家属也对科室的治疗和服务十分满意和感动。
春秋十年磨一剑 砥砺奋进正当时

重症医学科成立十年来,王涛宁陪伴和见证了科室的成长与发展,科室不断地加强人员配备,提高医疗技术水平,今年科室获得了“陕西省第三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”,科室也将以此为契机,大力提高和发展“ECMO”、血流动力学、呼吸知识等众多高精尖技术,以强劲的发展魄力和奋斗意志砥砺奋进,打造优质的品牌科室,为重症患者提高生存质量。
有一种坚守,叫竭尽所能,哪怕生命已到弥留,都要倾尽努力,永不言弃。这就是王涛宁主任和他团队的真实写照。永不言弃是对生命的承诺,更是对使命的坚守,怀着对重症医学的无限忠诚和热爱,带着患者的无限认可与信任,带着救死扶伤的责任和勇气,托起生命的无畏与坚强,为更多危重患者带来生命的光亮和希望 !
来源: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
广告圈
12606 查看 0 0 反对

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|立即注册

还没人评论此主题哦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