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......
输入验证码,即可复制
微信扫码下载好向圈APP, 登陆后即可进入消息页面查看验证码
只需要3秒时间
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管理对象有哪些?观察者需要单独居住吗?
对象包括:
1.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(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)。
2.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(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)。
3.目前正在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,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,可“点对点”闭环返回居住地,实施后续居家隔离医学观察。
最好单独居住:
如果条件不允许,尽量选择一套房屋里通风较好的房间作为隔离室,保持相对独立。
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如何做好自我防护?
健康监测:
应当每天早、晚各进行一次测温和自我健康监测,并主动向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报告结果。
如出现发热、干咳、乏力、咽痛、嗅(味)觉减退、腹泻等症状,及时报备,由社区管理人员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辖区疾控机构报告。
个人防护:
1.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。
2.在隔离房间内活动可以不戴口罩。
3.离开隔离房间时需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,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,必须接触时需保持1米以上距离。
居家隔离期间可以外出吗?
1.观察者需严格做到不外出,拒绝一切探访。
2.共同居住者或陪护人员需一并遵守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管理要求,严格做到不外出。
3.如确需外出就医,要全程做好个人防护,点对点到达医疗机构,就医后点对点返回家中,尽可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
哪些情况下需要转诊治疗?
1.出现呼吸困难或气促。
2.经药物治疗体温持续高于38.5℃,超过3天。
3.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;出现一些确需外出就医应急处置的临床情况。
4.儿童出现嗜睡、持续拒食、喂养困难、持续腹泻(呕吐)等情况。
5.孕妇出现头痛、头晕、心慌、憋气等症状,或出现腹痛、阴道出血或流液、胎动异常等情况。
如出现上述情况,可通过自驾车、120救护车等方式转至相关医院进行治疗。
共同居住者或陪护人如何做好自我保护?
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直接接触或处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体表面时,应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、一次性手套等防护装备,保持1米以上距离。
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直接接触或离开其居住空间(隔离室)后,应进行双手清洁及消毒。
居家隔离期间如何做好卫生防疫?
多通风
每天室内开窗通风至少三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。
勤洗手
准备食物、饭前便后、摘戴口罩等应当洗手或进行手消毒。
讲卫生
咳嗽、打喷嚏时,应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。
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,如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手消毒。
常消毒
1.做好居家环境日常卫生清洁,并对卫生间、浴室等共享区域定期通风和消毒。
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房间内每天用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,若使用单独卫生间,厕所每天消毒一次;
如家庭共用卫生间,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每次用完厕所应当消毒一次;
对门把手、手机、开关等日常高频接触或使用的物品表面定期消毒。
2.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用过的纸巾、口罩、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,放置到专用垃圾桶,每天清理。
清理前用含有效氯500mg/L-1000mg/L的含氯消毒液或75%酒精喷洒消毒至完全湿润,然后扎紧塑料口袋,再和家里其他垃圾一起丢弃。
广告圈
12619 查看 0 0 反对

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|立即注册

还没人评论此主题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