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小伙伴们,师兄又给大家带来好消息了。
有小伙伴问我:缓冲区怎么建立?所以,我觉得我有必要提前把这一节内容分享给大家。
师兄这里有几种建立缓冲区的方法,接下来我将一一分享给大家:
一、利用arcmap自带的缓冲区工具建立缓冲区:
1.将我们需要建立缓冲区的数据加载至arcmap;
2.打开arctoolbox工具箱——→分析工具——→邻域分析——→缓冲区,弹出如下对话框:
a.在输入要素处输入我们需要建立缓冲区的数据;
b.在输出要素类指定输出路径、名称等;
c.在距离处可以选择值或者字段作为缓冲距:
若选择线性单位,则在下方的输入框里输入一个缓冲距离的数值,旁边可选择单位;
若选择字段,可以在输入框的下拉箭头处单击选择要素类的某个属性字段,此时每个要素的缓冲距等于该要素的这个属性字段的值;
d.在测类型处有三种选择:FULL、LEET、RIGHT:
默认为full,表示在线的两侧建立多边形缓冲区,若缓冲区为多边形,将包含多边形内的部分。
LEET、RIGHT则表示在线的拓扑左侧、右侧创建缓冲区。
e.在末端类型处可以选择ROUND、FLAT:
ROUND表示在端点处是半圆;
FLAT则表示在线的末端创建矩形缓冲区,矩形短边的中点与线的末端重合。
f.在融合类型处可以选择NONE、ALL、LIST:
NONE表示不执行融合操作;
ALL表示将所有的缓冲区融合为一个要素,去除重合的部分;
LIST表示根据给定的中点列表来进行融合,中点值相等的缓冲区进行融合。
g.在选择好以上参数后,单击确定等待完成,若数据较大则等待时间长。完成后右下角弹出完成确认弹窗:
完成后如图所示:
好,第一种方法就是这样,我们接着来看第二种方法。
二、利用arcmap的缓冲区向导来建立缓冲区:
1.将数据加载至arcmap。此时有小伙伴问了,为什么一定要加载数据在做呢?不加载数据不能做吗?答案是能,但是,为什么要加载数据呢?第一是为了防止在大量工作中数据不至于搞混;第二是为了防止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错误;第三是为了防止在后面的数据处理过程中能够准确的保存数据。
2.添加建立缓冲区的向导工具:
在菜单栏处单击自定义——→自定义模式;当然,也可以在某工具条的右下角单击工具栏选项——→自定义,也可以弹出如下对话框:
切换到命令选项卡。
注意:这个命令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有很大的用处,找不到的工具可以在里面搜索,我们可以在显示包含以下内容的命令框处填写需要的工具搜索即可,但这个只能搜索一部分。
这里搜索不到缓冲区工具,我们需要手动添加:
找到类别列表框里的工具,单击后在命令框里现在缓冲区向导工具,鼠标左键按住不放,将它拖动至已经在工具栏上的工具条中即可:
3.单击建立缓冲区的工具图标,打开如下对话框:
在图层中的要素下方的输入框里选择需要建立缓冲区的图层。如果仅对选择的要素进行缓冲区分析,那么选中仅使用所选要素复选框。完成后单击下一步:
此时我们可以看到有三种建立缓冲区的方法:
a.以指定的距离,我们可以手动输入建立缓冲区的半径建立固定的缓冲区;类似于第一种方法的线性单位。
b.基于来自属性的距离,我们可以根据要素中的某一字段的值建立缓冲区;类似于第一种方法的字段。
c.作为多缓冲区圆环,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建立多级缓冲区。
d.我们可以在缓冲距离处选择缓冲区距离的单位。
以上参数选择好后单击下一步,弹出如下对话框:
在缓冲区输出类型处选择是否融合缓冲区之间的障碍;
在创建缓冲区使其的区域可以选择建立缓冲区的位置(此方法仅限于面状要素)。
在指定缓冲区的保存位置中选择保存路径和方法;
完成后单击完成,等待完成即可:
完成后如图所示:
好,以上两种方法就是建立缓冲区的一般方法。我们接着来看第三种方法。
三、多环缓冲区的建立:
1.添加需要建立多环缓冲区的数据;
2.打开arctoolbox工具箱,双击分析工具——→邻域分析——→多环缓冲区,弹出如下对话框:
在输入要素处选择需要建立缓冲区的要素;
在输出要素类中选择输出路径、名称等;
在距离处可以填写需要的缓冲区距离,每填写一个,点击右边的加号可将填写的距离提交到列表中;
在缓冲区单位处选择需要的单位即可:
defauit——默认
centimeters——厘米
decimaldegrees——习惯上称它为十进制度,是除度分秒外表示经纬度的另一种方法。decimal degree=度+分/60+秒/3600,经纬度都可以这样表示。它和米的换算关系跟投影有关。
feet——英尺
inches——英寸
kilometers——千米
meters——米
miles——英里
millimeters——毫米
nauticalmiles——海里
points——磅
yards——码
decimeters——分米
在字段名处可以选择填写名称;
在融合选项处可以选择ALL和 NONE:
ALL表示缓冲区重叠部分将会被消除;
NONE表示每个缓冲区将重叠比自身具有更小缓冲距离的所有缓冲区。
注意:若输入要素是多边形,此时下面的仅外部面复选框参数激活,这个参数是控制输出结果缓冲区中是否包含多边形要素的内部。若选择该选项,那么最里面的缓冲区将是空心,部包含多边形本身;若不选该选项,则最里面的缓冲区是实心的,包含多边形本身。
在完成以上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,此时右下角出现进度显示:
等待完成即可,完成后弹窗显示完成:
结果如图所示:
好了,小伙伴们,缓冲区分析的技能今天就分享结束了,伙伴们快快get吧!
喜欢就关注我哦!师兄每天都会为你送上更多精彩的技能哦!
GIS应用互动
技能多、更新快、又实用!
如果不会请加官方群交流: 489292432